科技日报讯 记者9月18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汪道文教授团队揭示了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中一种特定生物活性物质——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可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少心功能损伤,这为探究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心肌炎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循环研究》杂志上。
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性疾病,其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病毒感染,普通急性心肌炎多数表现为活动后轻微的胸闷心悸不适,严重的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目前,研究人员对于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临床上主要采用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让心脏充分休息,慢慢恢复功能。现在,汪道文团队提出一种新的治疗路径,让心脏能够“主动出击”对抗病毒,增加心脏的抗炎能力,以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和心功能损伤。
汪道文介绍,花生四烯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持机体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EETs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在特定细胞或部位能够发挥抗炎保护的特异性功能。但EETs不稳定,很快会被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给“消化”掉。如果使用sEH抑制剂,抑制sEH活性,减少EETs的代谢,就可能使其发挥抗炎等生物学功能。
汪道文团队从临床出发,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临床样本,首先揭示了心肌炎患者体内EETs含量明显下降与sEH表达量及活性增加相关。在柯萨奇病毒诱导的心肌炎动物模型中,也有相同发现。
团队在进一步的动物和细胞机制研究中发现,通过抑制sEH或外源性应用EETs可使EETs水平增加,能够增强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并刺激I型干扰素产生,以减少CVB3的复制,显示出抗病毒效应,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心功能损伤。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睡眠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第二天的神经状态。如果我们夜里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相较于成人肿瘤药市场和研发的如火如荼,儿童肿瘤药市场显得冷清。然而,儿童肿瘤治疗领域存在更为迫切的临床需...
坐着痛、站着痛、走路痛,随时随地都在痛痛痛……现在的上班族已经成为了腰酸背痛的高发群体,上完一天班下来,...
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前,公司曾于2022年11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那...
后台读者来信:你好,我今年27岁,结婚快8年了,有两个小孩,做过2次流产手术,上个月大姨妈,来了已经有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