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7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健康县域传播平台》等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大会在北京召开,近千家县域基层医疗机构与会。
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其工作部署是:到2025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正在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的核心驱动力。
与会专家在发言中指出,AI助力县域医共体发展有几大关键路径:AI通过构建统一的医共体数据集成平台,整合了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HIS、LIS等系统,实现了检验、影像、电子病历等数据的互联互通,打破了“信息孤岛”;AI通过智能影像识别、智能病历分析和检验结果智能解读,提升了基层诊疗的精准度;AI通过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把优质资源延伸至县域基层;AI通过智能审方系统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实现了药事管理与慢病防控的全流程智能化;AI通过大数据分析强化医疗质量监管,使医疗质量控制与决策更加优化;AI通过智能辅助工具赋能基层医生,助力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
作为大会的主办方之一,《健康县域传播平台》的创始人、总编辑汪言安认为,AI在县域医疗的应用,常常围绕着“数据互通、场景落地、生态协同”这几大核心。在技术层面,通过AI辅助,弥补了基层诊断能力短板。在机制层面,以政策推动数据共享与绩效考核,激发了各方动力。在生态层面,技术企业、医疗机构、保险机构联合协作,服务形成闭环的趋势正在构建成型。
人工智能的生态演进,首先是从底层技术突破催生新应用场景,再进入行业实践反哺技术优化,在发展中达到政策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张力平衡,最终形成能力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
“未来随着更多AI解决方案的推广,比如区域审方中心、智慧急救系统等,县域医疗将加速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能。”汪言安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睡眠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第二天的神经状态。如果我们夜里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相较于成人肿瘤药市场和研发的如火如荼,儿童肿瘤药市场显得冷清。然而,儿童肿瘤治疗领域存在更为迫切的临床需...
坐着痛、站着痛、走路痛,随时随地都在痛痛痛……现在的上班族已经成为了腰酸背痛的高发群体,上完一天班下来,...
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前,公司曾于2022年11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后台读者来信:你好,我今年27岁,结婚快8年了,有两个小孩,做过2次流产手术,上个月大姨妈,来了已经有半...
天气冷了,很多家长都担心宝宝着凉了,于是不仅门窗紧闭,还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们包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用被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