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是发光巨大的活动星系核,由于其距离极其遥远且明亮,被天文学家称为“类星体”。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致力于发现更多类星体,用于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超大质量黑洞、宇宙再电离过程以及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等宇宙热点问题。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中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该成果日前在国际权威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发表。
银道面是银河系内恒星、气体、尘埃高度聚集的区域,形成一个“巨盘”横亘在夜空。过去数十年来,尽管类星体巡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天区覆盖范围上仍存不足。据天文学家介绍,大型类星体巡天主要关注北天、南天的高银纬天区,通常不覆盖银道面天区,再加上银道面方向上严重的尘埃消光、红化以及密集的星场,使搜寻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十分困难,进而难以对银道面天体测量系统误差进行准确估计。
“目前通过光谱证认发现的类星体已有近100万个,但基本分布在南北银冠区域。银道面区域的背景类星体由于前景的高尘埃消光和高恒星密度,一直是类星体搜寻的‘无人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说。
“银道面背景类星体有着极为特殊的研究价值,是研究其视线方向上的银河系星际介质的化学和运动学性质的绝佳探针。”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霍志英表示,此外,低银纬的类星体还弥补了已知类星体样本在银道面区域空间分布上的稀缺,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天体测量参考架。
吴学兵表示,此次发现让研究者们看到了基于光谱巡天在银道面区域搜寻背景类星体的潜在空间,为将来更好地研究、应用这些类星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项研究是吴学兵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重点项目。“我们期待经过新一轮巡天后,能发现更多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并应用于相关的前沿科学研究。”他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睡眠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我们第二天的神经状态。如果我们夜里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相较于成人肿瘤药市场和研发的如火如荼,儿童肿瘤药市场显得冷清。然而,儿童肿瘤治疗领域存在更为迫切的临床需...
坐着痛、站着痛、走路痛,随时随地都在痛痛痛……现在的上班族已经成为了腰酸背痛的高发群体,上完一天班下来,...
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前,公司曾于2022年11月2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后台读者来信:你好,我今年27岁,结婚快8年了,有两个小孩,做过2次流产手术,上个月大姨妈,来了已经有半...
天气冷了,很多家长都担心宝宝着凉了,于是不仅门窗紧闭,还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们包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用被子蒙...